我最近開始嘗試利用 ChatGPT 來生成帶有視覺錯覺效果的圖片。與其費心用文字解釋「想要一個看似不停旋轉、其實靜止不動的圖案」,不如直接上傳一張參考圖或手繪草稿。當你提供具體影像後,ChatGPT 能立即抓住重點——包含配色、透視角度、幾何結構等——並給出更精準的提示與調整建議,大幅減少來回溝通與猜測的時間,讓整個創作流程更加順暢。
視覺圖片
先以下上傳這張視覺圖片:(本圖取自網際網路)
提示詞:你能繪製這種視覺圖片嗎?這張視覺圖片,有時看起來人在屋內,有時看起人在屋外。
ChatGPT 做出了效果不錯的視覺圖片:
這張圖像利用「牆面半透明+屋簷切分」的構圖,讓人物筆直地坐在書桌旁時,同時又像踏在門外的木板平台上——視線一換焦,就會產生「人在屋內」與「人在屋外」之間的錯覺。
這張新圖把小木屋換成深青色外牆、夜雪的場景,牆面依舊半透明,但改成女孩在畫布前作畫,地上還多了一隻橘貓陪伴。室內暖橘光與室外冷藍雪景對比更強,依然有「人在屋內/屋外」切換視覺效果。
接著,要仿製不同錯覺的視覺圖片。例如,先上傳以下的圖片:(本圖取自網際網路)
提示詞:繪製這類的視覺圖片,結果如下:
(仿製)上傳以下圖片:(本圖取自網際網路)
ChatGPT 繪製的圖片: (本圖看似沒有成功)
(仿製)上傳以下圖片:(本圖取自網際網路)
ChatGPT 繪製的圖片: (本圖略有成功)
(仿製)上傳以下圖片:(本圖取自網際網路)
ChatGPT 繪製的圖片:
(仿製)上傳以下圖片:(本圖取自網際網路)
ChatGPT 繪製的圖片:
自視立體圖 (autostereogram)
接著,要請 ChatGPT 製作這種 3D 裸眼立體圖或稱「自視立體圖 (autostereogram)」。
提示詞:請生成一張自視立體圖 (autostereogram),紋路細節盡量豐富。大略看是一片海洋,仔細看細節裡面有文字GPT。
產生的圖片裡藏有三個立體字:GPT。你如果看不到,我可幫不上你。
提示詞:請生成一張自視立體圖 (autostereogram),紋路細節盡量豐富。大略看是一片大草原,仔細看細節有一隻長頸鹿。
做出來的圖裡面,雖然長頸鹿不是挺像的,但是有成功的做出自視立體圖。